——记“锡都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称号获得者王红彬
编者按:6月8日,在个旧市2020年人才座谈会暨“锡都系列人才、项目”表彰大会上,冶炼分公司技术项目部主任王红彬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被授予“锡都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称号。
早在学生时代,王红彬就树立了崇高的人生理想,立志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个人对锡冶炼发展的贡献,并最终实现、升华一名锡冶炼“科学家”的人生价值。
探索知行合一的“科学家”
2009年,他放弃高校伸来的橄榄枝,加入到冶炼分公司。刚入厂,他主动请缨参加“鼓风炉挖潜处理锡回收矿生产试验”。锡回收矿中锡金属含量高,但含水量过高也导致其无法成型入炉熔炼。多次试验效果仍不理想,有人提出购置烘干机的建议。反复分析岗位人员配置及劳动强度,计算烘干机工作效率和代价后,王红彬大胆建议用晒矿的“土办法”来降低水分,成功解决了锡回收矿的处理问题。
年轻就是敢干敢拼。随着产能扩大,冶炼分公司使用的锡精炼真空炉由10t升级到20t,开发新型真空炉直接生产精锡关键技术势在必行,王红彬首次担起了现场负责人职责。新炉子对锡物料的适应性研究及参数控制在行业内都是空白领域,难题如冰水泼向了他。“那就把冰水烧开了再泼回去”。誓要把新工艺干精、干穿、干透的他铆足了劲,吃住在现场,通宵达旦找资料、做试验,拓展物料适应性,整合操作方法。40多小时废寝忘食,终破难题,率先闯出了一条用真空炉直接生产高纯锡的路子,向全球锡冶炼真空技术装备提升提供了“云锡方案”。
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践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走完锡冶炼主要工艺每一个环节后,他成为了冶炼分公司技术项目部的负责人,入选到控股公司有色金属冶炼与环保专业委员会,并如愿考取了昆明理工大学能源与环保专业博士。
勇闯技术难关的“领军人”
2018年9月,锡冶炼转型升级打造“八个亮点”战略目标的战鼓擂响了。王红彬也在此时勇挑重担,挑战“权威”,以推动“二十世纪锡冶金工业最伟大的发明”——电热连续机械结晶机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突破口,把团队的先进技术力量转化为云锡继续引领世界锡冶炼先进技术水平的强大动力。在“结晶机自动喷水控制技术”研发过程中,他积极与团队反复探讨、论证实践。在质疑的目光下,他积极讲解研发可行性、分析突破点,坚定科研道路,历经数次“重来”和“重复”,最终成功将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产品产量、质量等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且优于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作业环境明显改善。此外,依旧不满足的他仍在带领团队向结晶机自动稳定进料、自动连续排焊锡等系统的研究发起着猛攻。
在新项目“锡转运溜锡槽”调试过程中,厂家提供的插板式换向阀封不住锡、并且没有解决办法,锡转运又得回到“锡泵+管道”输送的年代。得知消息,王红彬带领技术团队立即展开“三通型”换向阀攻关试验。通过模拟验算、反复论证,判定换向阀分流和截止效果,摸索出换向阀运行相关技术参数条件,实现锡液自由可控转运,满足沿途精炼锅供料需求,为搬迁提供技术支撑。
随着锡异地搬迁如火如荼推进,他积极组织技术力量与锡指挥部开展方案讨论,将更多能耗低、指标优的技术装备引进到项目中。锡精炼捞渣机器人、揩面机器人、新型锡模、新型锡泵等技术创新成果破土而出,传统工艺与创新技术相融交互,促进锡冶炼人力操作向半机械操控和自动化的转型过渡,让员工观察和体验锡冶炼创新融合、改革发展的角度变得缤纷多彩,再次推动了锡行业的创新发展。
促进团队发展的“领跑员”
王红彬下定决心要为技术人员的成长发展铺路搭桥。作为云南省“冶炼分公司职工科技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他以项目建设方案策划、技术分析研究、对外服务指导、技术创新攻关作为着力点,将自己现场磨砺的生产经验快速转化,言传身教指导初、中、高级技术人员进行工作和学习。
他将团队管理与育人树人相结合,把科学精神熏陶、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传递知识火种的同时,也把“说话算数,完成任务不含糊”的冶炼员工本色潜移默化地注入团队。对生产中的科技攻关来说,要确保试验与生产两不误,前期试验方案设计至关重要,一旦试验方案有偏差,后期调整时代价巨大。为此,他要求“试验方案的制定必须努力做到万无一失”,试验方案修改数十遍是常态,试验设备、物料准备,人员配置,安全环保风险评估等方面都要考虑周全。试验过程中,对每一个思路和课题,他都要求大视野、新视界,但总不忘安全第一,不管进行到哪个环节,付出多少努力,如果安全环保无法保障,说明试验是有缺陷的,必须再完善。
他认为,只有带动和促进团队一起进步才会对锡冶炼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一次国内同行新建的澳炉投产过程中,王红彬被公派到对方单位提供技术指导,他积极争取名额,让青年技术人员一道参与交流。他和团队看渣识硅酸度、铁硅比、渣含锡的“绝活”,为对方避免冶炼泡沫渣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支撑,进一步夯实云锡顶吹熔炼的“领跑”地位。
部门管理中,他推行日常打分、每月一报告及奖励等级评定制度,以奖代罚、以奖代管、以奖代培,把部门的效能与员工的业绩相结合,打破薪酬考核大锅饭的“窠臼”,调动热情,促进技术员工积极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带领团队先后参与国家规划专题项目、云南省“四个一百”重点工程项目、公司级科技项目10多项,参编行业标准和高校教材2部,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申报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共13件,为培养锡冶炼中坚力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自身的成长,他也不断带动团队的成长,他先后培养高级工程师1名、冶炼工程师5名。
“成绩属于过去。我会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团队继续攻关,紧紧围绕锡冶炼转型发展打造‘八个亮点’的战略目标再立新功”。王红彬这样说。